方源:《高忠英验案精选》(邹志东,金丽杰,陆绮,等学苑出版社.2006)
组成:黄芪30g太子参25g苍术15g白术15g茯苓10g山药15g黄精15g当归15g川芎10g葛根10g升麻10g远志10g葱白3段 水煎服。医嘱慎气恼劳碌。
功效:益气补血安神。
验案
张某,男.47岁。初诊日期2004年10月28日。
主诉:失眠。
病史:3年前因工作变故后出现失眠,每日只能人睡1-2小时,并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,曾在安定医院就诊,诊断为轻度智力障碍。平素体健。来诊时面色晦黯,纳食尚可,二便通畅。
检查:舌淡红,苔薄少,脉两尺强,寸关较弱,略数。血压130/85mmHg。血常规、尿常规均正常。
中医诊断:不寐。辨证为气血两虚。
西医诊断:失眠。
治法:益气补血安神。
方药:黄芪30g,太子参25g.苍术15g.白术15g,茯苓10g.山药15g,黄精15g,当归15g.川芎10g,葛根10g,升麻10g,远志10g,葱白3段.7剂。
二诊:服药后睡眠好转,每晚可睡3-4小时,但仍健忘,两侧面部有麻木感,寸关脉转为虚弦。此为肝血不足、肝风内动所致,在前法基础上加平肝息风之品,上方减山药、葛根,加天麻12g,僵蚕10g.7剂。
三诊:服上方后面部麻木感减轻,头目较为清醒,记忆力较前好转,夜寐3-4小时,醒后难以入睡,脉象变化明显,寸关脉由弱转为沉取可及,提示气已上达,应加强补血行血药物,使血亦足。上方当归加量至20g,川芎加至20g,改升麻为石菖蒲10g。
四诊:服上方14剂后面麻消失,记忆力较前恢复,睡眠进一步好转,夜寐可达5小时以上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滑。继以前法,以上方配成丸药缓调。
按语
患者失眠伴记忆力减退,系气血不足,不能充养于上而清窍失养所致,所以脉象表现为下盛而上虚。治疗时以八珍汤为主补养气血,同时又加用升麻、葛根、葱白等药以升清荣上通窍。复诊时出现面部麻木,脉转虚弦,气虽得以升,但血虚之象渐显,并有动风之势,故于方中减去升阳之品,而加强养血柔肝息风之力,使清窍得到血气的充养,则睡眠转佳,记忆力增强,而脉转调畅。
声明:本文来源相关书籍资料整理或其他网站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且本文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