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推拿临床治疗的过程中,无论操作者与受术者,都应选择一个最佳的体位,以利于手法的操作,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。在选择体位时,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要求:一是有利于受术者的肌肉充分放松,让受术者感到舒适并能保持较长时间;二是能使操作者手法得到充分发挥,运用自如。
一 体位要舒适,推拿更轻松
受术者一般采取卧位和坐位,很少采用站立位。
(一)卧位
仰卧位
受术者仰面朝天而卧,两下肢伸直,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。在颜面部、胸腹部及四肢前侧方等部位操作时,常采用此体位。
俯卧位
受术者背面朝天而卧,头转向一侧或向下,两手自然放于头部两侧。在肩背、臀部及上、下肢后外侧操作时,常采用此体位
侧卧位
受术者侧向而卧,两下肢均屈曲或一侧下肢屈曲,下肢均伸直亦可。在肩部、上肢外侧、臀部及下肢外侧施术时,常采用此体位。
(二)坐位

俯坐位
受术者端正而坐,肌肉放松,自然呼吸,两上肢自然下垂置于大腿上。在做肩部、膝部手法,或拿捏肩井穴以及进行肩关节摇法、腰部摇法、直腰旋转扳法时,常采用此体位。
受术者端坐,上身前倾,略低头,两肘屈曲置于膝上或两臂置于桌上或椅背上,肩背部肌肉放松,自然呼吸。在颈项部以及腰背部进行手法操作或使用肘压法、湿热敷时,常采用此体位。

采用正确的体位,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二 体位灵活,精神专注
在进行推拿疗法的过程中,受术者的体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应根据操作者施术手法和部位随时进行灵活的调整。操作者一般在对受术者的头面部和胸腹部进行操作时多采用坐位,有时候肩部操作也采用坐位;其他如进行颈项部、腰背部以及下肢部操作时,大多采用卧位。
此外,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,要全神贯注,思想集中,不要左右观顾,心不在焉;要含胸舒背,收腹提臀,做到意到、手到、气到、力到;身体应该根据手法操作的需要,随时相应变换,灵活转侧,保持操作过程中全身各部位的动作协调一致。
声明:本文来源相关书籍资料整理或其他网站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且本文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,仅供参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