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如下:
1.口服中成药
(1)藿香正气水,每次5毫升.1日3次。用于风寒泻。
(2)红灵丹,每次0.3克,1日2次。用于热泻。
2.单方验方
(1)石榴皮9克,水煎加红糖。用于久泻。
(2)苍术炭、山楂各等分,研细末,每次2岁以内1克,2岁以上1.5克,1H3次。用于伤食泻。
(3)淮山药研粉,每次10克~15克,开水调奶糕样,每日服1次-3次。用于脾虚泻。
(4)山药粉,每次6克~9克,1日3次,开水调成糊状服。用于脾虛泻。
(5)神曲、茯苓、焦山櫝、焦麦芽各9克,炙鸡内金3克,加水100毫升,煎成30毫升,1月1剂,分3次服。用于伤食污。
(6)绿茶叶3皃,食盐0.5克~1克,白糖20克,加水适黾、煎成200毫升.每日1剂,分次饮服。用于气阴两伤泄泻。

3.外治疗法
(1)皮硝30克外敷脐部,适用于腹胀较甚的患儿。
(2)丁香2克,炅茱萸30克,胡椒30粒,研为细末、每次5克,醋调成糊状,敷贴脐部,1日1次。用于风寒及脾虚泻。
(3)盐、附子捣烂,加肉桂未,敷手足心,以肢暖为度。用于久泻。
(4)鬼针草30克,加水适量,煎沸后倒入盆内,浸泡两足,每晚1次,连用3天,用于热泻轻证。
4.针灸疗法
(1)针刺法主穴取足三里、中脘、天枢、脾俞;配穴取内庭、气海、曲池。呕叶加内关、上脘,腹胀加下脘。实让用泻法,虚证用补法,1日1次。
(2)灸法足三里、中脘、神阙。艾条灸,每穴灸7壮~10壮,1日1次。用于牌虚或脾肾阳虚泻。
5.推拿疗法
(1)伤食泻揉外劳宮,清板门,清大肠,摩腹,揉足三里。
(2)风寒泻揉外芳宫,推三关,按摩腹,揉脐,灸龟尾。
(3)湿热泻推天河水,推上三关,揉小天心,揉内、外劳宫,清大肠。
(4)脾虚泻补脾经,补大肠,揉足三里,摩腹,推上七节骨。
6.急重症西医处理重症失水,出现酸中毒症状者,配合西医处理。
(1)液体疗法
①输液总量轻度失水,约给120毫升/千克;中度失水约给150毫升/千克;重度失水,约给200毫升/千克,静脉输入。
②补液成分等渗性失水用1/2张含钠液,低渗性失水用2/3张含钠液,高渗性失水用13张含钠液。对重度失水或中度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,用1/张含钠液迅速输人,扩张血容量,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。
③补液速度先快后慢,先浓后淡,见尿补钾。
④纠正酸中毒失水引起的酸中毒,一般能随补液而纠正。若仍然存在,可用16克分子乳酸钠或5%碳酸氢钠溶液静脉输入。
⑤其他电解质补充若见低钙抽痉,可静脉推注10%葡萄糖酸钙。如仍抽痉不止,加用25%硫酸镁肌注。
(2)抗感染致病性大肠杄菌引起者,呵用庆大霉素、诺氟沙星(氟哌酸)、阿米卡星(丁胺卡那)、复方新诺明。空肠弯曲菌引起者,用红霉素、氮霉泰、氨苄西林(氨苄青霉素)。真菌感染,可用制霉菌素,并停用其他抗生素。
声明:本文来源相关书籍资料整理或其他网站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且本文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,仅供参考!